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赞助论坛土星守则升级攻略
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

[行业] 《钢规》GB 50017中如何科学考虑残余应力?

27 0
阿斯米 发表于 5 天前 |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在钢结构设计中,残余应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“隐形力量”。它产生于钢材的制造和加工过程(如焊接、轧制),即使在没有外部荷载时,也会在材料内部形成自平衡的应力。这些应力可能引发结构的早期屈曲或影响承载能力。中国《钢结构设计标准》GB 50017-2017对残余应力的考虑提出了明确要求,本文带您一探究竟。
一、残余应力的来源与影响
来源
焊接:焊缝冷却收缩导致母材与焊缝区产生拉压应力。
轧制与切割:不均匀冷却或机械加工引发局部应力集中。
冷弯成型:截面变形导致残余应力分布改变。
影响
降低构件的稳定承载力,尤其是受压构件。
加速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。
引发局部屈曲或整体失稳。
二、GB 50017中如何考虑残余应力?
1. 直接分析法中的强制要求
根据标准第5.5节“直接分析设计法”,设计时同时考虑以下因素:
初始几何缺陷(如构件初始弯曲);
材料非线性(塑性发展);
残余应力;
节点连接刚度。
该方法通过二阶弹塑性分析,直接模拟残余应力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,无需单独计算构件的等效缺陷。
2. 稳定性设计的隐含考虑
轴心受压构件(第7章):通过截面分类(a、b、c、d类)间接反映残余应力的影响。
例如,焊接截面的残余应力较高,其稳定系数φ较低(如c类截面)。

f521bb91e6092a189cf77362576fa7f4.png

c7c7fb4dcd531b6c7f96e448381b53cb.png
压弯构件(第8章):在计算整体稳定时,引入等效弯矩系数β,隐含考虑残余应力导致的附加弯矩效应。
3. 材料与构造措施
钢材选择(第4.3节):对焊接结构要求碳当量合格,减少焊接残余应力。
截面宽厚比限制(第3.5节):通过控制板件宽厚比等级(S1~S5级),降低残余应力与局部屈曲的耦合效应。
三、实际设计中的应对策略
焊接工艺优化
采用对称焊接、预热和后热处理,减少焊接残余应力。
对厚板焊接结构,优先使用Z向钢(抗层状撕裂钢)。
截面设计原则
避免使用宽厚比超限的薄壁截面(如S5级截面需按有效截面计算)。
对受压构件,优先选用轧制H型钢(残余应力低于焊接截面)。
计算软件的应用
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直接分析时,需在模型中输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(如焊接截面的“双线性分布”)。
fbc7cc88a70fb704d25d6c5f3041d630.jpg

结合标准附录D的稳定系数表,验证手工计算结果。
四、结语
残余应力是钢结构设计中不可见的“暗流”,GB 50017通过分析方法、截面控制和材料要求,系统性地规避其潜在风险。设计师需在工艺、选型与计算中多维度协同,方能打造安全经济的钢结构体系。
"小礼物走一走,来土星人论坛支持我"
还没有人打赏,支持一下

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灯 在本版发帖QQ客服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